『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清晨,朝阳的光辉洒满了江家西院,一片祥和。晒得江老四饱经沧桑的俊脸,泛着淡淡的红光。左氏看着江老四在院子里伸着懒腰,左右活动。抿着嘴笑,她昨天晚上睡觉又听到了熟悉的呼噜声,这段时间,当家的一直担忧着雪儿的事,连睡觉得睡的不踏实。现在总算消停了。
江映雪看着爹娘红润饱满的脸色,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吃过粗糙的萝卜粥早饭,江映雪决定上街看看,“娘,我想上街去买点东西回来,顺便把元宝打散钱。”
左氏从房里摸出一个元宝,塞到江映雪的怀里。不放心的嘱咐道:“你可要收好,不要弄丢了。”说完又后悔了。这钱都是雪儿挣回来的,她还能不知道轻重。
江映雪往左氏脸上亲了一口,笑着道:“我知道了,娘,你有啥想买的不?”
左氏脸颊红了红,佯装嫌弃道:“这么大个丫头也不知道害羞。你爹你哥都看着呢。”
“娘没啥要买的,你自己看着买一些就好了。”
江映雪笑嘻嘻的应了声,背上竹篓,准备和二郎还有江老四一块出门。江映花在家做女红。小五扒在门边,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羡慕的看着大哥和二姐,村里的私塾不像镇里的,村里的私塾只上半天的课。因为广南村一带的重学风气并不重,甚至很多的村民都不送自家的孩子上学,等孩子年纪稍大一点,就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活。
因此私塾的先生为了适应村子里的这种现状,每天只上半天课,还有半天让学生回家干活,至于是上午半天还是下午半天,先生会在前一天告知学生,这才勉强维持住了现有的一点生源。
今天的课在下午,二郎和小五有了上午半天的空闲,二郎是打算帮着江老四打下手。江老四农闲时在镇子上替人打家具。也是这门手艺活,才让二郎小五兄弟俩读上了书。由于没有本钱,开不起铺子。只能在东街的咸水码头等人找,然后上门替人家做。
江映雪看小五可怜巴巴的眼神,问江老四道:“爹,能带上小五不,他难得出门一趟,在家都快憋坏了。我会带好他的。”
小五眼睛睁得圆溜溜的望着江老四,满是乞求。“那带上吧。”江老四心一软,又转头对小五叮嘱,“镇上人多,你可要好好听二姐的话,莫要乱跑,小心有人拐子。”
小五兴奋的直点脑袋,咧着嘴笑,“我晓得了爹。”江映雪把小五放进背箩里,小五辛福的像花儿一样。但江映雪却在心里叹了口气,六岁的孩子,才这点重量。心里不由得对小五多了几分怜惜。她没敢表现出来,怕江老四自责。那天在正院里,月娘对爹的讽刺,她现在还记得爹当时内疚的神情。神色不由一冷。
“雪儿,我来背小五吧,路这么远,会累着你的。”二郎向江映雪背后伸手。
江映雪一躲,“没事,哥,我还是能背动的。等我累了在换你。”二郎听江映雪这么说,也就作罢了。
江映雪看着脊背挺拔笔直的大哥,心里暖暖的,她昨日一回来,就听牛大婶说了,大哥为了维护她上王家讨公道,把王沁哥给打了一顿的事。
收拾好心情,一行人说说笑笑,沐浴着朝阳,迈着轻快的步子向镇子走去。
一个时辰后,江老四一行人出现在街头,街道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熙熙攘攘,一副热闹闹的景象。小五兴奋惊奇的四处看着。
江老四从二郎背箩里拿出大家聚的工具,对二郎道:“二郎,你就别跟着爹到张老板家里去打下手了。今天你就带着雪儿,小五两个逛逛,买好东西就早点回家吧。没你看着,我不放心他们两个在大街上跑。”
“爹,那你一个人忙的过来吗?”
“咋忙不过,你老子现在就指望你吃饭不成。”江老四笑着拍了拍二郎的肩膀,“好了,你就好好带着她们两个就行了,你们几个小的也许久没有出来了。今天好好玩一下。”
又叮嘱了江映雪和小五一遍,才提着据子,斧子,凿,铲等工具想黄桂街走了。
二郎怕街上人太多把小五给冲散了,便一把将抱起小五,问江映雪道:“雪儿,你想买点啥。”
“咱们到处转转吧,我想买些米面糕点,在割几斤肉回家。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江映雪笑道。
小五听着就咽了咽口水,二郎担忧道:“这可需要花很多的银子呢,乱花钱娘会生气的。”
江映雪眨眨眼道:“哥,你放心吧,我不会乱花钱的。再说了,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呀。不吃饱肚子,哪有力气去赚钱呢。”
二郎觉这话很有道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咱们去码头街,那儿的吃食铺子多。”
二郎带着江映雪朝与江老四相反的方向走去,在他们身后的大树下,段书秋饶有意味的盯着江映雪的背影,对他身旁的中年大叔道:“盛叔,你听见了吗,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的。这丫头真有意思。”
段盛一脸无奈:“公子,这不是你挥霍的理由。”
段书秋一脸痛心疾首的看着他:“盛叔,你一把年纪了,居然还没有一个小丫头看的通透。”
盛叔只想呵呵他一脸,若是没有公子昨晚在仙鸿阁里为一个青楼女子一掷千金,他差点就信了他的鬼话。这就算了,关键是那个姑娘长的真的很普通,哪里就值那个价了,难道是他年纪大了,跟不上现在公子哥的审美潮流了?段盛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江映雪这边,很快就跟二郎到了码头街,码头街名字的由来非常的通俗,就是街尾连着咸水码头。
码头街因为来来往往的客船商船,要比其他的街道更加的热闹。二郎带着江映雪走进了一家扬着青色布幡上面写着杨记米店。
一进门,二郎就喊道:“杨叔,来买东西了。”二郎经常跟着江老四上街,也认得一些人,他认为杨记的老板是个厚道人,卖东西不会缺斤少两,他才带着妹妹到他家来买。
“得嘞,要点啥啊,二郎,这是你妹子吧,长的可真水灵。”杨昌贵三十多岁,中等个头,微胖。杨昌贵是逢人先见三分笑,久而久之,笑的就跟个弥勒佛似的,有着生意人惯有的一团和气。
江映雪自然不会让自个哥哥难做人,主动跟杨昌贵问好:“杨叔好,生意兴隆啊。”算是打过招呼了。
杨昌贵笑的更开心了,虽然是场面话,但是哪个生意人不喜欢,这二郎的妹子一看就是个利索人,“谢谢丫头,借你吉言了。你想要点啥啊,叔给你包好。”
江映雪笑道:“我要三十斤白面,六十斤大米,二十斤粟米。”
二郎有点惊讶地看着江映雪,要这么多?说好不会乱花钱的呢。江映雪知道大哥的眼神是什么意思,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家里人那么多,一个年过下来,米缸里的存粮也吃差不多了。要不是怕一会太多东西了拿不了,她还想在多买点。
真是没想到这两个小人儿给他做了一笔大单子。杨昌贵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拿起算盘嘁哩啪啦就打了起来,“大米八文钱一斤,白面和粟米是六文钱一斤。六十斤大米就是四百八十文,三十斤白面是一百八十文,二十斤粟米是一百二十文。一共是七百八十文。”
这个朝代的货币价格跟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价格还是大同小异的,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等于一千文钱,也就是一贯钱。江映雪微笑的点点头,示意杨昌贵可以打包了。一般来说,都是伙计先把东西包好,掌柜的再跟客人算账的,但是杨昌贵先把帐算给江映雪兄妹二人听,很明显是怕二人付不起这个钱,毕竟这七百将近八百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小数目,而且一百多斤的米面打包装袋也是件麻烦的事。
万一这兄妹二人又不要了,还得再倒回去,平白耽误做其他人生意的功夫。杨昌贵的担忧,江映雪表示理解,生意人自然是利字当先。对杨昌贵客气道:“杨叔,你帮我打包还要点时间,我先去其他地方转转。”又转头对二郎笑道:“哥,你在这打打下手,我去置办点别的东西。”
二郎看了她一眼,笑着赞同道:“这样好,能不耽误回家的时间。”江映雪抱起小五就往外边走去。路上,小五不理解的问道:“二姐,现在还早着呢,买东西能耽误多久的时间,为什么不等大哥一块呢。”
江映雪挑挑眉,真没想到小五小小年纪能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更难得是有这份心智,没有当场问出来,而是等他们走出来了才问。
“小五你想啊,二姐身上只带了一块元宝和娘给的几块铜板,那点散钱自然是不够付帐的,那直接是那元宝出来吗?你就不怕那个杨老板看咱们年纪小,手里的钱又多,起了心思?”谁知道你面对的那颗人心是黑的还是红的。江映雪不怕麻烦,但是有些麻烦没有必要去招惹,太费精力。
小五不明白,疑惑问道:“可是咱们在杨老板这里,与在别人那里有什么区别呢。最终还不是要把钱给花出去。”
“还是有区别的。”江映雪知道穷人家的孩子早熟,更需要有人正确的引导,耐心道:“虽说都是把钱花出去,但是收咱们银钱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不会像杨老板一样,因为咱们年纪小就会有其他的想法,你以前有没有跟爹娘跑铺子里买过东西啊,你看别人是先卖东西后算账,还是先算账后卖东西。”
“我懂了,是杨老板看咱们年纪小,怕咱们拿不出银子,咱们也是怕杨老板觉得咱们年纪小,惦记咱的大元宝。”
江映雪笑着夸道:“小五真聪明。”
人不就像一面镜子吗,你对我放心,我也对你放心,你要是防着我,那还不许我防着你吗。
越往咸水码头靠近,人群就越多,热闹的氛围就越是浓厚。江映雪和小五都兴致勃勃的逛着,小五也不愿意再让二姐抱着,想自己下来压压街上的马路,这才算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