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京城是美丽的,更是可爱的。
在京城住过了这几天,韩英明已经无比确定这一点,而且他的话绝对具有客观性。
因为他不是个华夏人,不是个京城人,也不是个没有见识的人。
如果他要是以一个京城本地人的角度来这么说,那倒是显得自大倨傲,可以说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
但实际上,出于商业需要,韩英明每年都要数次往来于日韩两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他也会经常去。
他知道发达国家的模样,同样到过欧美出差,更是解许多世界历史名城的城市情况。
所以他对京城的看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外国人对京城的看法。
就拿日本的京都来说吧。
虽然一样是个极具历史和文化氛围的古城,但与京城相比,又差了点事儿,似乎缺少一点热闹。
而且京都也不像这里,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爱慕,使人能切切实实的摸得着,看得到。
这里的书多古物也多,而价格还极其的便宜,真正对好学又爱文化的人,是完全买得起的。
甚至于京城那些充满了历史沧桑的老城墙和建筑,至今还有孩子们近距离地爱着它们,抚摸着它们,或是围绕着它们玩耍。
在京城,历史和文化,仿佛就像空气一样充斥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
比如说在天坛的回音壁,虽然韩英明无法亲身参与其中,没有个对象可以借石倾诉。
但他就像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一样,完全可以乐呵呵的看着别人对着石壁互动。
乐趣也一样不少,心中完全安适。
是的,京城就是这么有意思。
但是这种热闹它又不算完全的闹腾,往往动中有静,虽然复杂却有边际,每个人都可以心有默契的遵守。
就像京城的胡同,几乎什么地方既不显得挤得慌,又不会太僻静。
哪怕再小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商业街不远。
这种分配方法可以算是天下第一了,全世界任何城市都没有这么科学,这么考虑充分的规划。
日本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
但是在京城许多的地方使人放松,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偶尔来点咖啡,只是一种非必要的调剂。
当然,京城大部分的老百姓确实穷,生存空间也确实拥挤生活水平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完全没法相比,这确实属实。
但是京城人依然热爱生活,能够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的淡定。
他们的动手能力极强,能为自己制作许多的东西,从而达到节俭的目的。
门帘、折扇、杯子套、烟灰缸、烧烤架、钥匙链……甚至服装都是自己制作。
而且几乎在什么地方,任何空间都能为自己营造出生活的乐趣。
比如在夏天种花草,养金鱼,养鸣虫,这几乎是每户人家都在做的应时令的事情。
在日本花草可都是费钱的玩意。
然而此地的人们几乎可以不花一个钱却能种上一院子的花草。
即便品种都是些平庸的凡花俗草,但到底可爱啊。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
甚至有的人家更加的聪明,居然连西红柿、韭菜、黄瓜、香菜、丝瓜、葡萄、扁豆也可以自己种。
这些蔬菜在日本同样的不便宜,那是既享受了种植的乐趣,又能解决生活的实际所需,再实惠不过了。
说到这里,那肯定还得说说韩英明居住的芸园,更是尤其不得了。
因为芸园没有蔬菜,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有着各种各样果树和花卉。
核桃树、柿子树、石榴树、榅桲树、枸杞树、杏树、桃树、枣树、桑树、葡萄架……
不同的种类构成了芸园大花园子的盛景,让这里简直变成了花果山。
这些花果树木都是良种,而且起码都有百年的光阴。
匆忙之间,似乎没有谁留意它们的生长,但它们却能让住在这里的人受惠颇多。
鲜嫩的核桃,成串儿的葡萄,半青半红的杏子,长长的马牙枣,粉嘟嘟的桃子,红李、玉李、大石榴……这些水果足以让人口齿生津,赶走毫无胃口的苦夏。
就连荷塘里的莲子和莲藕,也无不成了他们嘴里的美味。
还有茉莉花,晚香玉,竟然可以做菜,也一样被端上了餐桌。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物产那是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因为芸园的人少而量大啊。
实际上仅仅光凭这些芸园里的产出,就够开个不小的果蔬商店的了。
是的,京城这个地方不同于日本的某一地,往往只有几种特产。
这里是有好多本地独特产生的花、菜、水果的,这就使人更加丰富了生活,接近了自然。
从京城里面说,它没有像日本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从京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按照华夏的古诗来说——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大概把“南”字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
总之,像韩英明这样的一个住在日本的老人。
这辈子向来见惯了蔬菜、水果,花卉,无不以极高的价格销售,完全可以归属在生活奢侈品里。
所以他实在是不能不以无比羡慕的眼光来看待京城人。
他是真心羡慕他们能够以极低的花费长期享受着这些自然馈赠的清福。
尤其是夏日里西瓜的价钱,即便是商店里卖的货色,价格便宜得仍然是像白送,比日本的西瓜价格低一百倍也不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说句大实话,假如以水果自由和蔬菜、花卉自由来论的话。
那么华夏反而像是个滋滋冒油的富户,穷的没底裤的倒是日本了。
这一点,恐怕是每一个日本人都没法否认的。
但即便如此,这还不足以表达出韩英明对于京城的满意,最让他感动的,是自己的妻子女儿同样能在京城找到专属于她们自己的乐趣。
京城的女眷在夏天也有独特的闲情逸致,比如说在院里掐下两朵晚香玉,插在头上,给她们自己放着香味。
或者找一点指甲草,用白矾捣烂,给自己染红指甲。
而热劲一上来,她们都不大喜欢喝咖啡或是香茶了,而京城独有夏日冰饮酸梅汤和宫廷乳酪便能救了她们的急,让她们解了心头的暑热。
不过,最好的东西,最符合女人心的爱物,还是得数冰碗。
一大碗的冰,上面覆着一张嫩荷叶,叶子上托着鲜菱角,鲜核桃,鲜杏仁,鲜藕,鲜莲子,鲜榛子,最后配上几粒蜜饯温补,与香瓜组成的香,鲜,清,冷吃食。
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
炎炎夏日,有这么一份冰碗来却暑消酒,的确令人心畅神怡。
河鲜的爽脆鲜甜软嫩全部混在一起,一口便是这个夏日最好的时光恩赐。
这种配合天时地利的时鲜,如果在日本的餐厅有售,价格一定高得惊人。
既能让女人们眉开眼笑,也能让男人们多喝几杯。
为此,韩英明不能不承认,华夏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
能发明出这样的东西不知道比只懂得在刨冰里放点红豆、草莓、炼乳,糯米团子的日本人高明多少,健康多少,又幸福多少?
这还不算,甚至就连京城人用的布料也比日本人强太多了,居然天下间还会有一种极为昂贵的布料是日本生产不出来的,这点才委实是让韩英明想不到的。
敢情为了还礼,江念芸还单送了一大块料子,并找专人量体裁衣,给韩常子和松本庆子做了中式的夏装。
那料子是一匹薄如蝉翼且用银丝绣满草叶花纹的白色衣料,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足够惊艳了。
松本庆子一看就喜欢。
欣赏再三,她甚至忍不住把末端之一角斜搭在肩上,对着镜子左顾右盼。
并招呼母亲说,“妈妈,快来看看,这是多好的衣料哇。”
韩常子笑着凑过去,看了一眼,也说好看,然后就冲着江念芸致谢,直说“让您破费了”。
这个时候,母女别看这么客气,但心里也没太当一回事。
她们仅仅只是觉得料子好看,投了自己眼缘而已。
至于第二天来给她们量体裁衣的裁缝,不是别人,正是殷悦推荐的苏锦。
苏慎针这位老裁缝因为已经在给松本庆子做中式嫁衣,当然就顾不上再忙这种活儿了。
好在虎父无犬子,苏锦打小就跟着他爸爸动剪刀,手艺已经学了个七七八八。
衣裳很快做好拿了过来,这再一打眼,就让这对母女俩吃惊不小。
因为针脚太细了,裁剪的比例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连个盘扣儿都做的那么似模似样,一看就是行家出手。
这不但让她们欣喜,也对正在制作中的嫁衣充满了更多的向往。
但最关键的还是料子的质地,出奇得好。
原本摸上去好像没什么特别东西,没想到另有玄妙。
这新衣服一上身,韩常子和松本庆子这母女二人,竟全都有了“以前的夏天算是白过了”的感叹。
敢情她们穿上才真正的体会到了,那料子轻薄透气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
它质地中七分柔软,三分坚硬,凉爽宜人,丝毫也不沾皮肤。
而且还有一定防水功能,根本不会留有褶皱,亚光的质感更显高级。
实在是有型有款,舒服轻便,低调又奢华。
母女俩都对自己这身衣服喜欢的不得了。
为此韩常子忍不住又去找了江念芸,当面询问那布料的出处,打算再买一些带回日本去。
岂料不问不知道,一问便被吓一跳。
这才从江念芸的口中知道,那料子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东西,而是广东的一种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天然丝料。
叫做“香云纱”,也叫“拷纱”,“茛绸”,“薯莨纱”。
这种东西最早起源于宋代,是将原色天然面料,直接用野葛(茛)茎中提取的汁液浸泡并经过淤泥涂封,放置一段时间后,经太阳爆晒等特殊工艺制成。
也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
它的好处是夏天凉爽,冬天轻柔,穿洗越久,手感、色泽越好,堪称是全世界最凉快的衣料了。
特点是走起路来,衣服摩擦会“沙沙”作响。
而缺陷是目前根本没办法用工业方法制成,所以这东西相当珍贵,价格不菲。
这点仅从它被纺织界誉为“软黄金”就能知道。
而且自从解放后,大陆的电影、话剧,把香云纱的裤褂作为三民党特务的专业服以后,人们拿这世界上最凉快的衣料简直就没有办法了。
这就导致这种布料几近绝迹,国内的产地那边其实一直都处于停产的状况,近年来都没生产出什么新布料。
江念芸坦言,说自己回国之后也是多方找门路,耗时数月才通过儿子的朋友,从广东那边买到了半匹料子。
面对卖家两千美元的价格,她当时毫不犹豫地请人帮忙拿下。
所以给韩常子和松本庆子的这些料子真的是她倾其所有了。
如果韩常子真的很想要,当然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那就需要时间,还得再托人慢慢寻找了,得有耐心等候才行。
听江念芸讲述了如此的前因后果,韩常子自知难以满足心愿。
也只能无奈的叹气,悻悻然表示遗憾了。
后来韩英明得知此事,他看过了这种神奇的衣料,更是感到相当的不理解。
他的公司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怎么都想不通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要停产呢?
为此,他甚至亲自去找女婿宁卫民探讨此事。
他当面问宁卫民,“你们皮尔卡顿公司不就是做服装的嘛?那这样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善加利用呢?这不太可惜了吗?照我看,这种布料理应尽快恢复生产才是啊,起码在东南亚一定会畅销的。”
而对于岳父的询问,宁卫民给予了这样的回答,“您说的很对,我很感谢您的提醒。不过我也得说,我的国家实在是太大了,也太封闭了,所有各地的优秀物产,别说没能走出国门了,就连我们国内的各地之间,许多人都不知道。”
韩英明便又问,“难道没人知道,就不能下点力气对外做做推广吗?这种东西的商业前景,我可是很看好啊。”
宁卫民也只好笑笑说,“我们华夏内地,目前商业理念才刚开始恢复,有这种头脑的人还并不多。要想充分发掘这种东西的商业价值的。就凭我们国内的人,力量还真的未必够。不过,如果您感兴趣,也愿意投资的话。那么也许我们可以合作,看看能不能在原产地把这种东西恢复生产,再销往东南亚。”
“哎?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太好了。我很是有些期待呢。”
韩英明没想到宁卫民这么说,但他眼睛却不由一亮,他还真的感兴趣了。
没别的,自己的女婿还不信任吗?
他还真想作为一个参与者,从更近的角度好好了解一下宁卫民的商业才干呢。
也免得女儿老在他的面前吹嘘宁卫民如何有本事。
能够有这么一个契机,开展一次翁婿合作,对他而言,还真的求之不得。
只不过,这件事虽然他们有了意向,都敢兴趣,却仍然必须得暂时搁置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日本那边的剧组终于获得了批准,奔赴京城了。
而韩英明这下也有了事情可忙。
不管是他是代表自己的女婿,还是要帮江念芸这个亲家的忙,反正在花园子里安置好这些日本人,他责无旁贷,也正好能派上用场。
更重要的是,剧组一来,距离真正的婚礼举办,也就很近了。
pt